2019年10月1日上午,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。在這場舉世矚目的大會中,以“同心共筑中國夢”為主題的群眾游行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。引人矚目的是,此次群眾游行活動從群眾中來,到群眾中去,實現對群眾游行本質的回歸,其中400多名港澳臺同胞、海外僑胞、外國友人參與其中;游行總撰稿講述提議將香港的金紫荊花與代表澳門的金蓮花作為“一國兩制”彩車的主體造型等幕后細節令人動容、振奮。
亮相國慶70年慶祝活動的“一國兩制”彩車。(凱雷 攝)
作為國慶70周年群眾游行的總撰稿池浚講述“一兩國制”彩車的幕后。浙江大學微信公眾號介紹了作為國慶70周年群眾游行核心導演組成員、現場解說詞執筆的浙大校友池浚所付出的心血,池俊說: “在觀禮臺上,我跟普通觀禮群眾的感受不太一樣。這幾個月來我們為它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智慧,對每一個細節都有特殊的感情,都有背后的故事。今天的游行是一場完美的呈現,也是為中華人民共和國70歲生日獻上一份隆重而有意義的厚禮?!?/p>
10月1日中午11時35分,群眾游行開始,在約65分鐘里,國慶游行隊伍組成36個方陣和3個“情境式行進”隊伍,沿長安街由東向西通過天安門核心區。游行以時間為軸線,分為“建國創業”、“改革開放”、“偉大復興”三個部分,同時彰顯中華人民的70年的偉大征程。內容上貫通歷史、現實和未來,在長安街上展開一幅“流動的畫卷”。
池浚介紹,這次群眾游行整體設計以講故事、敘事性、主題性相結合,在設計中,強調自由、生動、歡愉、活潑,在真情實感的表達中,形成一片歡樂海洋。群眾游行以方陣為主體,以彩車為焦點,以大屏幕為配合,以音樂為貫穿,以解說詞為提領。實現創意效果的整體性和協同性,形成相互呼應、協調一致的整體風格。游行群眾構成上,涵蓋各族各界、各行各業,其中包括“快遞小哥”等群體代表,以及400多名港澳臺同胞、海外僑胞、外國友人。
池浚介紹,過去的一些活動都是由學生甚至演員來扮演,但這次群眾游行真正做到了回歸群眾,回歸真情:長安街上的自行車流帶著觀眾回到交誼舞盛行的80年代,喚起了這一輩人對青春時代的美好記憶;而女排出現在最后的彩車上,載譽歸來的她們代表了國家的形象和榮譽,觀眾想看到誰,誰就來了,這是觀眾的期許,真誠而不帶有設計的痕跡。群眾游行中,一張張樸實真摯的笑臉創造了最自然的“為祖國慶生”的歡愉場面。
池浚舉例說,在方陣隊形設置上,傳統的方陣以正方形和矩形為主,為了體現方陣形態的自由度,在創作初期,他就提議嘗試異形方陣,為最終呈現的三角形、箭形、橢圓形、梯形四種異形方陣打開了思路。在彩車設計上,他提議,將代表香港的金紫荊花與代表澳門的金蓮花作為“一國兩制”彩車的主體造型,花還可以旋轉。同時,他還建議用《我屬于中國》來作為“一國兩制”與“跨越世紀”兩個方陣的背景旋律。“《我屬于中國》這首歌是為香港回歸祖國而創作,又正逢世紀末,十分契合兼跨兩個方陣主題?!?/p>
其中,有一個方陣令人熱淚盈眶,那就是致敬方陣,它不僅僅是一個方陣,還是時代的敘說。為了致敬方陣,池浚就專門寫過無數版方案來緬懷、致敬英雄,“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”,當老英雄及英雄后人乘坐在長城形象的禮賓車上緩緩而行時,解說員動人的語言伴著他們走過來時的路,回憶崢嶸歲月,致敬共和國的脊梁。